找到相关内容1780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熊十力对朱、王《大学》“格物致知”诠释的整合

      (二)在《大学》中,“格物”与“致知”之间的序列关系是“格物”在先、“致知”在后,而熊先生通过会通朱、王,对《大学》之“致知在格物”做出新解,不仅承认由“格物”可以达至“致知”,而且还认为“致知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693581.html
  • 虚云和尚在一九一二——《虚云和尚年谱长编》编辑尝试

    又名西竺寺)。[[30]]   10月,抵上海,参加中华佛教总会通常会。[[31]]   中华佛教总会召开通常会,召集全体共同讨论,修改会章,拟派代表呈送北京政府核准立案公布,使总会能够有力地维护...

    叶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6.html
  • 莲池大师的净土判教思想

    经典加以类别、疏理、会通,判属其各自的教相、宗旨、行法、利益、对机,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等。如是总判圣教, 旨欲明了释尊出世本怀之所在。   各宗教判虽异,宗旨唯一,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任修何宗,都...

    德澄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3.html
  •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学

    理论上会通儒佛二家,证明三教一致,儒佛一贯,佛教有助于儒家治理天下,但正统儒家士大夫仍然激烈排佛,特别是张载、二程、朱熹。等人,深入到佛教思想的内部,从世界观、人生观的高度攻击佛教“空虚寂灭”,破坏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295193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自智俨以来,法界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本觉真心的含义,但只有到了宗密,两者才得以完全的会通,而它的理论依据显然就是《大乘起信论》的“一心二门”说。依据《大乘起信论》的不变随缘、随缘不变义,理事无碍被完全...来贯通之,是为“会通本末”。渭最初唯一真性,以其不觉,故有生灭心相,此生灭心相虚幻可破,故能会第四破相教;由此不觉,转而成能见之识与所见之境,故能会第三法相教;因此又见自他之殊,遂成我执,而有贪瞠痴三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

    康熙十年,赴吉安拜文天祥墓,行次万安而殁,归葬浮山之北。   先生自幼爱研物理,并善于制作机械。学术渊博,著作宏富,思将古今中外知识熔于一炉。其科学著作,有《通雅》、《物理小识》、《医学会通》等;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59578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佛有真我,一切众生,皆有佛·性”之说以后,便欣喜异常,认为找到了答案。而竺道生则以“非有非无”的般若实相来会通并论证佛性我,不仅使涅盘佛性论在中土得以大兴,更使中国佛教的“存神”思想获得了新的理论形式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,只是命令他们还俗而已。同时,他还曾强调以儒家为正统的会通三教,认为三教协调一致都能有助于治国利民。这表明,周武帝的三教政策完全是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服务的。   南北朝时期佛教与儒、道之间的论争,...重要的老庄玄学化的过程。外来佛教借助老庄道家的玄思来阐发佛理,从而加深了与中国思辨哲学的会通,并通过对道家自然论与修养论的融合而孕育了禅宗的“自在解脱”和天台宗的止观学说等中国化的佛学思想。   佛教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方面,什么地方是谈初禅的,什么地方谈二禅等,予以会通整理成“论”。这工作非常重要!否则,对散说各地种种的经义说法,彼此之间的关连性将难以掌握。“经”与“论”在佛法的流传上,所发挥的功能是:“经”是一一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

    名词术语来理解会通外来的佛教,使佛教在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交融中一步步走进中国人的视域,并在中国这一古老的文明之邦逐渐地扎下根来。   1.安世高系统   安世高乃安息国僧人,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(...佛学理论得到了深化。然而,佛教理论虽然趋向了独立发展,但还没有能够对佛教本身各种不同的观点加以系统的综合和会通,特别是因为南北政治的分裂,使佛教也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学风,因此,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485796901.html